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图书推荐
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图书推荐
书名:《左传选》
作者:朱东润
索书号:K225.04/Z205
作者简介:朱东润(1896-1988),是我国著名的传记文学家、文学史家、教育家、书法家,学贯东西,识通古今,兼治文史,勇于开拓创新,是中国现代学术杰出代表。早年曾留学英国,从事文学翻译和英文教学,上世纪30年代转治中国文学,是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主要奠基人之一。又从事《诗经》、《楚辞》与《史记》研究,多有创说。中年后重点研究中国传记文学,并从事传记写作,著有《张居正大传》、《陆游传》、《杜甫叙论》、《陈子龙及其时代》等,努力开拓中国传记文学的道路。
内容简介:朱东润先生选注《左传选》以春秋大国争霸为基本线索,兼顾文学价值,对《左传》原文进行精选详注。全书分为十三个专题,每个专题统领若干小节,将原著、注释、讲评有机结合,并冠以阐发《左传选》多重意蕴的长篇导言,是文约义丰的大家手笔。本社2007年版并请学者在尊重朱先生注释的前提下对《左传选》原文进行了白话语译,并将标音改为现代汉语拼音,使《左传选》更适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
朱先生所选定《左传》数篇,偏重大事的叙述,从中可以窥见春秋时代的整体轮廓;而其注释,多用浅近的文言,言简意赅,通俗易懂。
书名:《人间词话》
作者:王国维
索书号:I207.23/W297
作者简介: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国桢,字静安、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汉族,浙江省海宁州(今浙江省嘉兴市海宁)人。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内容简介:《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人间词话》作于1908~1909年,最初发表于《国粹学报》。该作是作者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
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书名:《古文观止》
索书号:H194.1/W656
内容简介:《古文观止》上起先秦,下迄明末,收文222篇,分为12卷。这部历代散文选本由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选,并经吴兴祚审定。此书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镌版。编选此书的目的是为了“正蒙养而裨后学”。吴兴祚字柏成,号留村。其先浙江山阴人,入正红旗籍。官至两广总督。平生有很多著述。楚材是他从子,调侯是他从孙。近人王文濡等人的《续古文观止》按《古文观止》体列,精选清代著名古文篇章,从而使《古文观止》囊括自先秦至民初古文没落二千多间中国古文精华。
《古文观止》所录文章大多是各个时代的名著选段和名家作品,大多为脍炙人口的佳作,因其选择“简而该”、“评注详而不繁”,在同类选本中脱颖而出,成为流传最广的中国古文选本。《古文观止》所收以散文为主,兼取骈文。与《文选》以来的古文选本相比,它包括的时代既长,卷帙又不甚多,而且文章的体裁多样,较少派别的偏见,可谓广收博采,而又繁简适中。在编排上,全书按时代先后分为7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重点作家和作品。由此可以纵观古文发展的源流,也可以分析各个作家的不同风格。每篇文章又都有简要的评注,辅助读者理解文义,掌握行文的章法。
书名:《从中庸看处世智慧》
作者:顾易
索书号:B222.1-49/G811
作者简介:顾 易,男,现任广东省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长期从事宣传文化工作,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和传播,出版《守望中国价值》《汉字美学》《汉字心学》等专著十多部。
内容简介:本书过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剖析了中庸的内涵、思想基础、核心精神、处世准则和处世方式,结合古今中外名人志士的典型事例,挖掘中庸之道所蕴含的处世智慧和当代价值。中庸之道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和中国人智慧的代表,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行为准则,阅读本书,读者不仅可以读懂中国人深层的价值取向和生命智慧,还可以领悟到思辨深刻的中庸之道,使自己成为一个充满正能量、具有道德修养和睿智的人。书名:《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弟子规》
索书号: H194.1/W090
作者简介:于江山,华夏文化促进会国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国学与管理研究所所长。在国学、哲学、医学养生、文学艺术诸领域皆有较深造诣,学贯中西,融汇古今,著述丰厚。其近年著作有《国学启蒙教材》(全6册)、《孝行天下》、《大道养生》、《国学的大地》、《国学阶梯教材》(幼儿版、少儿版、青春版全20册)、《中国化管理》等。
内容简介:《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蒙学经典、古代儿童语文教育的教材。几部书的内容或侧重知识,或偏重道德,编排巧妙,便于识字,朗朗上口,在古代社会流传极广、备受推崇。如今,不仅可以作为国学入门读物,还可以从其思想价值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得到极大的启发。
书名:《唐诗三百首》
作者:蘅塘退士,顾青
索书号:I222.742/H668
内容简介:蘅塘退士编的《唐诗三百首》是清人孙洙、徐兰英伉俪合编的唐诗普及读物。自乾隆二十八年(1763)问世以来,伴随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俗谚广为传布,并逐渐取代《千家诗》成为新的家塾课本,编订之初曾家弦户诵,“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迄今二百余年来仍在启蒙教育、培养人们的审美感受、陶冶审美趣味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唐诗三百首》共选唐代七十七位诗人的作品,约三百一十余首诗。全书按照体裁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分为八部分,在各类的体裁下又大致按照诗人的时代先后编次。
书名《世说新语》
作者【南朝.宋】刘义庆
索书号:I242.1/L580
刘义庆编著的《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而成。全书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阅读《无障碍阅读学生版:世说新语》能帮助学生快速了解魏晋时期的风流人物、时代精神以及各种历史知识,同时也能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书名《轻轻松松学国学》
作者:汪建民
索书号:Z126/W050
内容简介:“国学”是中国的文化之根、民族之魂,国学典籍浩如烟海,内容博大精深,知识包罗万象。国学经典中承载的“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道德伦理观,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至今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国学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涤荡我们的心灵,还能鼓舞我们生活的勇气,增强我们工作的信心,健全我们特有的人格,养成有益于我们自身、有益于我们家庭、有益于我们国家、有益于我们民族兴旺发达的良好品性。
编辑推荐:
●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国学所传承的中华文化价值,是涵养民族主体意识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精神命脉的源泉,是中华民族雄踞与世界民族之林的灵魂支柱。
本书收录了常用、代表性、应该知道的国学常识1000余条。内容涉及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科学、教育、宗教、民俗等。简洁隽永、短小精悍。
书名:《中国人应知的国学常识》
作者:中华书局编辑部
索书号:Z126/Z674
内容简介: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书只是采用杂志栏目式的方式,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许多重要内容、基本常识将在以后各册陆续回答。
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严谨准确。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看起来一目了然。
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假如您是学生,您可以把它当做课业之余的休闲读物,既释放了压力,又学到了国学知识。
假如您身在职场,工作繁忙,它“压缩饼干式”的编排方式,或许能成为您快速了解传统文化的加油站。
假如您退休在家,您会发现这样的阅读轻松有趣,滋养心灵……
书名:资治通鉴选
作者:司马光,王仲荦
索书号:K204.3/W834
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奉宋英宗和宋神宗之命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司马光本人担任主编,在刘攽、刘恕和范祖禹的协助下,历时19年而编撰完成。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遂赐名《资治通鉴》。
全书分为294卷,约三百多万字,记事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截止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按照时间顺序记载了共16朝1362年的历史。《资治通鉴》中引用的史料极为丰富,除了十七史之外,还有各种杂史、私人撰述等。据《四库提要》记载,《资治通鉴》引用前人著作322 种,可见其取材广泛,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一直受到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的追捧,点评批注它的人数不胜数。《资治通鉴》保存了很多现在已经看不到的史料,更重要的是,它对之后的史官创作、中国的历史编撰、文献学的发展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书名:楚辞选
作者:陆侃如,龚克昌
索书号:I222.3/L405
内容简介:《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和他的后学如宋玉、景差、贾谊等人的作品集。西汉成帝时,刘向整理古籍,把他们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从此以后,“楚辞”就成了一部总集的名称。这是我国历史上部个人专著诗集,与《诗经》并列为中国诗歌的两大源头。《楚辞选》选录了屈原、宋玉的代表作。注释简洁,译文清畅,扫除古奥难懂的障碍,接触纯粹的诗人心灵,很适合一般读者阅读。
书名:论语译注
作者:杨伯峻
索书号:B222.22/Y145
内容简介:“半部《论语》治天下”,自古至今,无论在士人当中还是在老百姓中间,《论语》一书都是中国人的一部不能逾越的圣典。《论语》作为中化文化的源典,其论证的主张思想已浸透到到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行为方式里去。如何在新的“文化重建”里使古老典籍重新释放出新的活力?杨伯峻译注的《论语译注》向以注释准确、译注平实著称,是当代较好的《论语》读本之一,在学术界和读者中享有盛誉。
书名:老子今注今译
作者:陈鼓应
索书号:B223.1/C299
作者简介:陈鼓应享誉国际的道家文化学者。1935年出生于福建长汀,1949年随父母赴台,1956—1963年先后就读于台湾大学哲学系及哲学研究所,师从著名哲学家方东美、殷海光。
内容简介:本书是著名道家文化学者陈鼓应先生写给中学生和初学者的《老子》普及读本,已列入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全书除前言和《老子》导读之外,依《老子》篇章分为八十一章,每一章包括导读、原文、注释、译文、点评五个部分,简明扼要、明白晓畅地对中华文化重要典籍《老子》进行注译和解读。陈鼓应先生自20世纪60年代起研究《老子》,于耄耋之年致力于《老子》普及工作。本书汇聚了作者六十余年研究心得,在大量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又参考了新出土的简帛文献材料和世界前沿研究动态,考订精审,博约得当,视野开阔,见解独到,文字优美,是一部既适合中学生和初学者阅读,又可作为研究者参考指南的古代典籍优秀普及读物。
书名:孟子译注
作者:杨伯峻
索书号:B222.52/Y142
作者简介:杨伯峻(1909~1992),原名杨德崇,湖南省长沙市人,语言学家。193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历任中学教员、冯玉祥将军研究室成员、广东中山大学讲师、湖南《民主报》社社长、湖南省政治协商会议秘书处处长、中共湖南省委统战部办公室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兰州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中华书局编辑、中国语言学会理事等。他在语言文字领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古汉语语法和虚词的研究方面以及古籍的整理和译注方面。
内容简介:《孟子》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是儒家基本经典,影响极大,古往今来,注家众多。本书中杨伯峻先生对《孟子》的字音词义、语法规律、修辞方式,历史知识、地理沿革、名物制度、风俗习惯及生僻字、破读和易生歧义和晦涩费解的词句作了详细的注解和简要考证,并译为白话文,书末还附有词典,可以帮助读者籍自学方式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
书名:庄子选集
作者:陆永品
索书号:B223.52/L803
作者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自1993年起享受国家特殊津贴。1963年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即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即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从事古典文学研究至今。
内容简介:《庄子》是继《老子》之后体现道家学说的一部极其重要的作品,与《老子》双峰并峙。现今通行的《庄子》一书,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共三十三篇。《庄子》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奇诡的创作手法,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洋溢着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本书从《庄子》三十三篇中精选二十二篇很好作品,对书中的史实典故、人物地名、字词音义等加以考证、注释,力求注释语言的精准、优美,对庄子思想颇有发挥。 全书内容翔实,雅俗共赏,为读者提供了优质的选本,是研读《庄子》的推荐阅读书。
书名:宋词选
作者:胡云翼
索书号:I222.844/H812
作者简介:胡云翼(1906—1965),原名耀华,字号南翔、北海,笔名拜苹女士,湖南桂东人。词学家。1927年毕业于武昌师范。曾创办《艺林旬刊》。著有《宋词研究》《宋诗研究》《唐诗研究》《中国词史大纲》《新著中国文学史》《唐代的战争文学》等,编有《词选》《诗学小丛书》等,又有小说《西冷桥畔》等著作。
内容简介:《宋词选》堪称宋词选本中的经典之作。选本打破了《宋词三百首》等注重音律词藻的选词传统,更重视词作的思想内涵,故选本中稼轩词选得*多,其次是东坡等,对欧阳修、晏殊、柳永、晏几道这些词人,也更注重择明快者而录之。同时,注释详尽,评述精辟、清晰,不仅能帮助读者更好地领略宋词的迷人风采,使读者得到更多的人生体验和美的陶冶,而且有益于养成对历代词作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故非常适合普通读者阅读。
书名:诗经选
作者:余冠英
索书号:I222.2/Y299
内容简介:《诗经选》一书选录《诗经》中风、雅、颂三部分诗歌共九十篇,题解明晰,注释精要,译文为富有民歌特色的白话韵文为之,更为学者读者所称赞,至今读者已逾百万,是以现代汉语注释翻译《诗经》的数十种选本中影响较大的一种。余先生对《诗经》的注释和翻译工作不仅着手早,而且达到了高水平。正如作者在本书初版“前言”中所说,“诗经的解说向来是分歧百出的。注释工作不能完全撇开旧说,一无依傍。我们相信正确的态度是不迷信古人也不抹煞古人。正确的方法是尽可能多参考从汉至今已有的解说,加以审慎的抉择。”所以余先生的《诗经》研究代表作《诗经选》自问世以来,就受到学界和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余冠英作品集:诗经选》体现了余冠英先生博洽精深、自成一家的学术追求,其翔实的资料、严谨的观点中折射出令人叹服的学术功力和公允、平易的学风。余冠英先生善于在纵向的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评价每位作家、每首诗的地位,并在与同时代作家、作品的横向比较中分析其特色,从而客观地评估其历史价值。
书名:唐宋散文举要
作者:王水照
索书号:I264/W648
作者简介:王水照,复旦大学文科特聘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文系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1998 年获复旦大学首席教授称号,2012 年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贡献奖。著有《唐宋文学论集》《苏轼研究》《王水照自选集》《宋代文学通论》等。
内容简介:本书是“名家选评中国文学经典丛书”之一种。丛书共12种,体例主要包括选文、注释、评析。
以“古文八大家”为重镇的唐宋散文,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前人把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合称“八大家”,这一作家群实际上代表新的散文流派,形成以篇什体裁为主的散文传统,与先秦两汉以著述体裁为主的散文(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相区别,并成为以后元明清散文作家取径研习的主要对象。本书选录唐宋散文名篇《岳阳楼记》、《爱莲说》、《六国论》、《小石潭记》等六十余篇,均为历久传诵不衰的精品,并附有简洁注释和精当品评。对广大青少年读者和文学爱好者丰富唐宋古文知识,提高古文鉴赏水平和古典文学修养有极大的帮助。
书名:史记选
作者:司马迁,王伯祥
索书号:K204.2/S465
内容简介:《史记》是西汉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由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余万字。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独创的纪传体为后来历代“正史”所沿袭,影响深远。该书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王伯祥《史记选》主要选录本纪、列传中的名篇,并对其中的疑难字词和典章制度加以注释说明。《史记选》一书融入了王伯样先生一生研究《史记》的心血,迄今为止这部《史记选》仍是国内外出版的《史记》选本中学术水平最高的一种。这部书前的《序例》系统地论及司马迁的生平,《史记》的伟大史学文学成就、深远的影响以及版本知识等,是一篇有独到见解的《史记》论,也是一篇富于启示性的《史记》研究指南。
书名:中国传统家训
作者:崔不方
索书号:B823.1/C141
作者简介:崔不方,副编审,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获得硕士学位。策划编辑《长江历史图谱》《江南大运河历史图谱》等书,参编的多部著作荣获省级奖项。
内容简介:家训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过去和现在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很多规范依然为人们所遵循。本书从《论语》《史记》《三国志》《太平御览》《诸葛亮集》《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经史子集中精选家训名作41篇,辅以深入浅出的导读、注释、讲解和名句积累,有助于孩子树立远大理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品质。
书名:灯谜趣事
作者:李焱
索书号:I277.8/L811
作者简介:李焱,女,辽宁大学历史学院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研究生毕业。历史学硕士。1993年饿罗斯莫斯科师范大学俄语专业毕业,后赴美国游学。辽宁省传记文学学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辽宁省民俗学会会员、辽宁省张三丰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出版著作《对联漫话》《灯谜趣事》等六部。发表论文多篇。
内容简介:《灯谜趣事》是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中国民间最喜闻乐见的智力游戏当属灯谜。每逢元宵节,人们置身红红的灯海,审读一条条灯谜,再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这浓浓的中国昧道,想想都令人陶醉。可是,您知道如何猜解灯谜吗?您知道灯谜背后的故事吗?
书名:儒学今读
作者:陈来
索书号:B222.05/C437
作者简介:陈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著作四十余种。
内容简介:国学名家讲解先秦儒学,在当代语境里阐发儒家核心思想,讲清儒学的价值。经典阐释 中国哲学名家陈来以孔子、孟子思想为主,本书从《周易》《大学》《中庸》等先秦儒家典籍出发,探问儒家思想源流,梳理儒家核心思想。深入浅出 问题鲜明,提纲挈领,讲座式语言,给普通人读的儒家思想。解决当代问题 注重与当今生活和文化相融合,突显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意义。
书名:壶觞清酌
作者: 张长兴
索书号:TS971-49/Z087
内容简介:《上下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书系壶觞清酌 中华酒文化大观》以唯物史观、宏观的视野,对中国的博大精深的酒文化从论述民间传说中仪狄、杜康酿酒史、曹劋提倡的酿酒工艺以及从古以来的识酒、饮酒、酒礼、酒政、酒文、酒俗,以探究、例证、研读等做以知识性、实用性的、趣味性,既以酒的源头发展历史为纵深,又对酒文化多彩纷呈为横截面进行全面总括,内容丰富,知识信息浩如烟海 尧精选出的粮食,并用滴水潭水浸泡,用特殊手法去除所有杂质,淬取出精华合酿祈福之水——酒,清澈纯净、清香幽长,以敬上苍,福佑百姓 曹劋征讨乌桓面对大海,“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李白斗酒诗百篇到现在的“悠悠岁月,醇情依旧”……
书名:茗茶品韵
作者: 李丹
索书号:TS971-49/L145
内容简介:“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历经唐代的发扬,宋代更提升为品赏意境。再由明代的演进推广,迄今饮茶的历史已在三千年以上了。如果说古老的中华文明是一条浩荡万里的长河,那么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就是这条长河的明净而意韵绵长的支流。《上下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书系·茗茶品韵 中华茶文化大观》是“上下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书系”的一种,将中国茶叶文化作为独特的文化形态,从茶史、制茶、识茶等方面,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给现代读者,形式新颖,内容丰富,便于现代读者在短时间里了解中国茶叶文化独特的内涵,是一本介绍传统历史文化知识的通俗性读物。
书名:中华传统饮食文化常识
作者: 牛建军,赵斌
索书号:TS971-49/N706
内容简介:中国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中华传统饮食文化常识》涉及中国传统“饮”与“食”两个方面。“饮”主要指分别代表酒精饮料和非酒精饮料的酒和茶;“食”则是我国长期形成的以五谷为主食,蔬菜、肉类为副食的传统饮食结构。《中华传统饮食文化常识》内容包括饮食理论、饮食审美、饮食神髓、饮食风俗、饮食流通以及烹食历史、风味流派、传统特色、筵席文化、筷子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知识,进一步阐扬了中国饮食的优良传统和优势,有助于学生陶冶情操,激发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扩大眼界,为学习专业课程,培养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高技能人才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书名:翔安古厝
作者: 中共厦门市翔安区委宣传部
索书号:TU241.5/Z293
内容简介:厦门市翔安区委宣传部、厦门市翔安区文体广电出版旅游局主编的《翔安古厝》是一本宣传翔安旅游的图文集,以图叙景,以散文抒情体的形式,突出翔安古厝的美景,以讲故事的方式追述古厝的历史和人文,吸引读者和游客的好奇心。以纯摄影人的视角,融入风光、人文和航拍等震撼视觉的元素,全面深入地向读者呈现现代快速发展的翔安区绝美古厝风光和人文励志故事。
书名:日月寝兴
作者: 段兰
索书号:TU241.5-49/D928
内容简介:《上下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书系·日月寝兴:中华起居文化大观》一书在介绍人们构建、居室、家具及室内装饰等物质内容的同时,还介绍了与人们起居生活相关的精神方面的内容,包括神话传说、崇拜物、吉祥物、风水等,力求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阐释起居文化。《上下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书系·日月寝兴:中华起居文化大观》的一大特色知识性、欣赏性、科学性外、实用性兼备是青少年及广大读者启智爱国的读本。 书名:衣冠霞帔
作者:王丽华
索书号:TS941.12-49/W252
内容简介:中华服饰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凝聚了中华多个民族的智慧,在世界服饰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上下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书系·衣冠霞帔:中华服饰文化大观》全面阐述了我国服装的起源和历代服饰的演化,分门别类详述了服饰礼仪、服饰艺术和服饰美学等有关知识,史料翔实,语言畅达,配以多幅精美图片,融欣赏性与实用性于一炉,立体地再现了中华服饰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是广大读者启智爱国的读本。
书名:苍璧黄琮
作者:林柏
索书号:TS933.21-49/L490
内容简介:君子如玉,温文尔雅。以玉器为载体的玉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的部分,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日常生活。数千年来,人们对玉的崇拜和热爱绵延不断。林柏编著的《苍璧黄琮--中华玉文化大观》在参考了大量的关于玉的文化、研究和鉴赏文献后编写而成,对玉器的艺术特征、鉴赏要点、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作了详尽系统的阐述,同时配以大量精美图片,使全书 具有观赏性和收藏价值,是青少年广大读者启智爱国的读本。
书名:茶道茶经
作者:陆羽,牛晶轩
索书号:TS971/N385
内容简介:随着茶的发展与兴盛,在民间,人们逐渐以“茶”字取代了“荼”字。《说文解字》将“茶”释为苦茶,并指出古之“荼”字为今之“茶”字。有人认为《说文解字》是最早正式记载“茶”字的著作,但学术界普遍认为“茶”最早出自唐玄宗御撰的《开元文字音义》。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写道:“其字,或及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原注释:“从草,当做‘茶’,其字出《开元文字音义》;从木,当做‘’,其字出《本草》;草木并,作‘荼’,其字出《尔雅》。”证明了这一点。
《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由唐代著名的茶学家陆羽所著。其主要内容有: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的茶叶采制和饮用经验,全面论述了有关杀叶起源、生产、饮用等各方面的问题,开中国茶道的先河,是一部划时代的茶学专著。